当前位置:炫书吧>穿越小说>新语新编> 第203章 忠孝两难全,元规恕良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3章 忠孝两难全,元规恕良贤(2 / 2)

“也不全怪仲兄,

我也难脱干系,

知道了误绑了大公子后,

我就去找庾太守商议,

想请他出名说几句好话,

可没想到,

那天没见到庾太守,

反倒是见了当时的琅琊王裒。

这一聊才知道,

那县令山遐竟然是他的内兄,

他也是听说内兄失了踪,

才到了会稽托庾太守寻找。”

虞茂顿了顿,

继续说道,

“事情到这里,

本来还有转机,

哎,

都怪我当时利令智昏,

想出了什么驱虎吞狼之计,

点燃了琅琊王的夺嫡之心,

还不经意的告诉他,

大公子已经在我手中,

除掉了大公子,

就斩掉了太子一臂,

我虞家还可出兵万余,

助他接管广陵守军。”

虞喜拍了拍虞茂肩膀,

继续说道,

“关键时刻,

是庾老大人挺身而出,

挡在大公子面前,

这才等到了当时的鄱阳太守纪瞻的救援,

只是大公子的命是保住了,

庾老大人,

为了化干戈为玉帛,

倒在了乱箭之下,

元规兄要杀我二人,

我二人绝无怨言。”

庾亮手中的剑已颤动多时,

真想就这么一剑砍下去,

也做个逍遥大侠,

可又一想,

眼下这个局面,

就算虞潭是个君子,

他不会当面翻脸,

但以后这会稽人,

还会跟着太子嘛?

这一剑斩出去,

是不是把太子的后路也斩没了?

这会不会,

本来就是王家的算计?

让自己盛怒之下,

斩断太子和会稽之间的联系,

这样一来,

太子所能依仗的,

就只有王家?

庾亮想得越多,

他手里的剑就越沉,

他这一剑若是斩下了,

王家才是真的赢了,

他们一定是早就知道其中曲折,

居然能隐忍不发,

等着,

此时此刻,

自己来斩这一剑。

庾亮望了王羲之一眼,

这个自己看着长起来,

手把手教他习文写字的小弟,

几时也这般满腹心机,

这哪里是,

斩两个杀父仇人,

分明是斩断太子以后的掌权之路,

这一剑下去之后,

只怕,

这王马共天下,

就要世袭下去了,

庾亮越看王羲之,

王羲之的头就埋得越低,

他可以对任何人冷血无情,

但对于这个如兄如父的兄长来说,

他始终不敢凝视他的双眸。

庾亮终于还是把剑递了过去,

说道,

“逸少,

你说这一剑,

我该不该砍。”

王羲之顾左右而言他,

说道,

“那要看元规兄,

存得什么志向了。”

庾亮再次逼问道,

“那要是你,

你砍不砍?”

王羲之避而不答,

说道,

“元规兄知道,

家父早就战死疆场。”

庾亮耍了个剑花,

把剑插到地缝里,

说道,

“虞仲宁、虞叔宁,

家父在时曾说,

虞家兄弟空有报国心,

却无报国门,

如今国难当头,

胡奴猖獗,

岂有杀志士报私愤之理?

这颗头颅,

我暂且给你们记下,

你们要用胡奴的血来还。”

庾亮这一剑,

没刺到肌肤,

但却深深的刺中了灵魂。

虞喜拔起地上剑,

割出腕上血,

说道,

“元规兄大义,

我兄弟二人汗颜,

今后但有差遣,

无有不从。”

虞茂也没说二话,

照着兄长的也来了一遍。

庾亮寄下了心内的仇恨,

也让他踏进了圈子。

王羲之这边,

略微有些失落,

他倒是希望庾亮这一剑痛痛快快的斩下,

没想到,

到最后,

庾亮还是在忠孝之间,

选择了忠,

这下子,

多少扰乱了他的部署。

王羲之握了握藏在锦囊中的虎符,

心中思量着,

要不要真的动用芜湖的力量,

冲杀下来,

把这伙人都剿灭在吴兴?

这念头才刚刚一起,

就被他自己否决了,

倒不是他对庾亮这位亦师亦友、如兄似父的兄长下不了狠心,

实在是,

他又想起了上次北游许昌,

见过那漫山遍野的白骨,

闻过那锅中余味的肉汤,

他不敢再往下想,

即便是那许昌碑林中的乱世,

也不过如斯。

王羲之手从虎符中移开,

一直盯着他的顾飏也松了口气,

走上前来,

说道,

“虞宗正里面请,

好在这火烧的还算有良心,

还有不少屋子还能用。”

顾飏领众人进至二堂,

虞潭将主位让给庾亮,

庾亮还要推辞,

虞潭把他按在坐上,

说道,

“元规兄,

你这次来,

一是带着圣意,

二还代表着东宫,

无论怎么讲,

都代表着君心,

自然应该坐此位。”

这时,

刚刚把吴儒又请回来的刘超,

那就很尴尬了,

合着,

自己这个真钦差,

还得作陪了?

刘超摇了摇头,

自己坐在了一旁。

问道,

“元规兄,

你看这,

吴儒、沈伊都带了回来,

该如何处置?”

这话一出,

众人的目光齐齐压向庾亮,

就看他能不能接的住。

庾亮点了点头,

问向王羲之,

“逸少,

这主意是你出的,

就由你来讲吧,

我不好抢你的功劳。”

王羲之接过话,

说道,

“今天诸位兄长都辛苦了,

先把他们仨关在一起,

睡个安稳觉,

明天再审。”

顾飏颇为担心,

说道,

“王公子,

他们三人会不会串供?

是不是还是分开关押为好?”

王羲之摆了摆手,

说道,

“雷霆已降,

有识之士,

会自己看到出路的,

只有那些蠢人,

才会违抗天命,

您说是吧?

虞宗正?”

虞潭连忙摆手,

说道,

“此事虞家对不起大家,

潭已决心挂印归隐,

在家中教诲子弟,

不再问朝中纠葛,

仲宁、叔宁,

你们也当常省己身。

尤其是你,

叔宁,

我听说你,

仗着虞家的势,

欺负一个叫什么王隐的书生?

这是虞家气度哪?”

虞茂赶紧起身,

说道,

“大兄教训的是,

此间事了,

小弟就备礼登门赔罪,

绝不再和他起纷争。”

虞潭点了点头,

说道,

“这就对了嘛,

逸少,

你看还有什么吩咐?”

王羲之摆了摆手,

说道,

“吩咐谈不上,

但有个请求,

还望虞宗正虽处江湖,

勿忘朝堂。”

虞潭又点了点头,

说道,

“江州相救的情义,

潭不敢相忘,

只是……”

王羲之再次挥了挥手,

说道,

“虞宗正放心,

余姚旧事,

到此为止。”

虞潭这才点了点头,

说道,

“如此一来,

潭也放心回家侍奉老母。

逸少上次说得那个兰亭,

我已经命人修缮了,

得空来会稽,

潭做东,

曲水流觞,

诗文会友,

岂不妙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炫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