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炫书吧>都市小说>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347章 圣普里莫高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7章 圣普里莫高中(1 / 2)

这场战争带来的第一个巨大变动来了。

德皇威廉二世力排众议让德国加入了这场战争,但战争前他和俾斯麦首相的争吵反而成了比战争还要倍受关注的话题。

这位新皇帝可不是他的祖父,因为先天残疾的原因,威廉二世有着极端的自尊心,自然不会容许俾斯麦这种在内阁会议上公开反驳甚至怒斥自己的首相存在。

而对于俾斯麦,他为这个国家付出了一切。德意志帝国的创建离不开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功劳,也正是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曾经的普鲁士王国才先后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建造了强大的德意志帝国。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掌握德国大权二十多年的俾斯麦首相惊愕的发现,他辛辛苦苦所建立起来的帝国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

对于现状感到失望的俾斯麦首相向德皇威廉二世提交了辞呈,这也算是对威廉二世最后的警告。

威廉二世对于首相俾斯麦的辞呈没有任何回应,沉默在这种时刻往往也代表着默认。

在无尽的失望和悲痛中,德国首相俾斯麦正式向内阁提交了辞呈,并且向威廉二世提交了一份长达六页的辞职信。

做完这一切的俾斯麦首相再也没有任何停留,他愤然离开了柏林,前往自己的庄园隐居。

俾斯麦首相离开德国内阁之后,德国内阁正式被新皇帝威廉二世掌控。接替俾斯麦成为德国首相的是列奥·冯·卡普里维,一个略有资历的军方高层。

其实从这点上也能看出威廉二世逼走俾斯麦首相的原因,主要是俾斯麦首相在德国政府和军方都拥有莫大的声望,这种声望和地位已经对威廉二世的权力造成了影响。

这样的局面和卡洛刚来到西班牙时西班牙的环境类似。不过当时卡洛没有太多的权力,只能猥琐发育。

再加上当时的普里莫首相并没有俾斯麦首相这么强势,普里莫首相在很多方面还是愿意给卡洛这个新国王一定的话语权的,这也让普里莫首相的结局相较于俾斯麦首相来说好了许多。

俾斯麦首相黯然离场成了德国最大的新闻,甚至在短暂的时间里还成了整个欧洲最火热的新闻。

作为19世纪下旬欧洲的风云人物,俾斯麦首相一直是欧洲各国最重视的人。他的离任立刻引起了欧洲各国的关注,像法国这样与德国关系较差的国家,反而为之欢呼不已。

所有人都明白,俾斯麦首相的离任对德国来说是一种削弱。作为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最大功臣之一,俾斯麦首相在德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控制了德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并且一手促成了孤立法国的欧洲局势,让刚刚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欧洲四大列强之一,并且隐隐有欧洲霸主的趋势。

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么歌颂俾斯麦的政绩都不为过。在俾斯麦成为普鲁士首相之前,普鲁士只是欧洲大陆上一个普通的二流国家,在德意志地区连奥地利都竞争不过。

而在他担任普鲁士首相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改革让普鲁士很快成为欧洲强国。

也正是因为俾斯麦,普鲁士才能将奥地利排除在德意志之外,自己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为什么说奥地利人也是德意志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奥地利也属于德意志地区。德意志地区在数百年前被神圣罗马帝国统治,而统治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在上百年前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室。

如果不是俾斯麦的话,如今神圣罗马帝国区域的皇室仍然是哈布斯堡,德意志帝国也就和普鲁士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相较于俾斯麦来说,他的继任者列奥·冯·卡普里维首相就没有那么高的威望和权力了。

威廉二世之所以任命他为德意之首相,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列奥·冯·卡普里维在有一定能力的前提下,还没有任何党派身份,算是比较好控制的人选。

更换了首相之后,威廉二世就向新任内阁下达了命令,要求内阁进行完善的战争准备,争取在这场战争中打垮俄国。

列奥·冯·卡普里维首相一上任,就加快了德国对于战争的投入力度。

之前在俾斯麦首相的统治时期,俾斯麦一直反对德国加入这场战争,这也导致德国对于这场战争准备不足。

虽然已经对俄国宣战,但目前德国能够调动的军队也只有东部边境的20万左右,明显是无法打赢这场战争的。

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列奥·冯·卡普里维首相就拿出了一份完善的扩军计划,并且很快得到了威廉二世的点头同意。

根据这份全新的扩军计划,德国将在这场战争中动用至少50万现役军队,并且动员至少50万预备役军队。

这也代表着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的军队总人数将很快突破百万人。德国的目标不止打垮俄国,德国还想占领俄国占领的波兰地区。

从地图上也能看出,俄国占领的波兰地区是一块凸起,正好位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领土之间。

德国的战争计划也很简单,那就是和奥匈帝国兵分两路,直接包围波兰地区,全歼波兰地区的俄国守军,并且直接占领整个波兰。

如果能够占据整个波兰的话,奥匈帝国的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地区也将得到保障,俄国军队再想从这个突出地带进攻德国或者奥匈帝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德国的这份作战计划也注定了,波兰地区将会是德国和俄国主要进攻和防守的地点,也是这场战争最主要的战场。

至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虽然这两个国家的战争才是挑起这场大战的源头,但这场战争的规模注定不大,毕竟俄国人也无法支援塞尔维亚。

对于塞尔维亚来说,除了能够获得俄国的武器装备之外,他们几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

正因为英国人和西班牙的接连声明,导致欧洲各国都放弃了干涉这场战争的想法。

罗马尼亚位于塞尔维亚和俄国之间,他们也宣布中立不干涉这场战争。这就导致俄国军队无法从罗马尼亚借道,俄国军队也就无法支援被隔起来的塞尔维亚。

在战争爆发大约半个月后,西班牙的军事观察团正式抵达了奥匈帝国,并且计划前往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地区,详细观察德奥俄三国的战争局势。

相较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小规模战争,西班牙的军事观察团明显更加关注三大列强之间的战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炫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