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叶明点头,“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些事,现在不做,将来必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马超的背叛,宛城的失守,让他彻底警醒。
单纯依靠武力征服和招降,得来的势力,终究不够稳固。
必须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忠贞不二的核心力量。
“此事,就交由奉孝你来筹划。”叶明语气郑重,“人选、教习、章程,你费心了。”
“嘉,定不负主公所托。”郭嘉躬身应道。
叶明的视线再次投向舆图,这一次,不再仅仅关注那些城池的得失,而是思考着,未来该如何在这片大地上,播撒下真正属于自己的种子。
利刃虽快,终究握在别人手中。
唯有自己锻造的刀剑,用起来才最安心。
郭嘉躬身领命,言语间的郑重,让叶明心中稍安。
建立讲武堂,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核心力量,这步棋必须走,而且要走好。
他的视线依旧落在舆图之上,手指却停止了敲击。
幽州、冀州、并州、司隶……疆域辽阔,战线漫长。
讲武堂的建立非一日之功,选拔、培养、历练,都需要时间。
远水,解不了近渴。
除了姜维这块璞玉,自己麾下,是否还有被忽略的良才?
叶明的思绪飞转,脑海中忽然闪过另一张年轻的面孔。
文鸯。
那个随父文钦一同归降的年轻人。
算起来,也有数年光景了。
当年长安之战后,文钦率部来投,他记得那个跟在父亲身边,略显青涩却又英气勃勃的少年。
这些年,似乎并未听到他太多耀眼的消息。
可叶明隐约记得,前世的三国正史之中,这文鸯甚至堪比……年轻时的赵子龙?
叶明的心头微微一动。
赵云是何等人物?那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
文鸯若真有此等潜力,岂能任其埋没于行伍之间?
他想起文钦,那位降将如今在军中表现尚可,但也并无太过出彩之处,行事也算谨慎。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原因,文鸯才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机会?
叶明皱了皱眉。
马超的例子,让他对降将,尤其是手握兵权的降将,始终存着一份警惕。
但文鸯不同。
他归降时年纪尚轻,这些年在自己军中成长,受的是军中规矩,耳濡目染的是自己的军令。
相比那些已经成名、心思复杂的宿将,这样的年轻人,可塑性要强得多。
若他真有绝世之才,又对自己有足够的忠诚,那将是何等宝贵的财富!
讲武堂是着眼未来,是系统地培养。
但对于已经展露天赋的年轻人,也不能错过。
发掘、提拔、重用,同样是收拢人心、壮大力量的途径。
一个堪比年轻赵云的猛将,绝不应该寂寂无闻。
叶明心中打定了主意。
需要找个合适的机会,看看这文鸯,究竟是骡子是马。
也要看看,这柄可能存在的利刃,是否已经打磨出了属于自己的烙印。
他收回投向舆图的视线,转向郭嘉。
“奉孝,除了筹建讲武堂,还有一事。”
“主公请讲。”郭嘉见叶明神色郑重,也收敛了方才的些许轻松。
“替我留意一个人。”叶明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分量,“文钦之子,文鸯。”
“文鸯?”郭嘉略作思索,显然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但似乎并不深刻。
“对。”叶明颔首,“我需要知道他现在何处任职,平日表现如何,军中风评怎样。”
“尤其是,他的武艺和带兵能力。”
郭嘉心思敏锐,瞬间明白了叶明的意思。
主公这是在讲武堂之外,开始着手发掘军中现有的年轻才俊了。
“嘉明白了。”郭嘉应道,“会尽快查明,禀报主公。”
炫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