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应该很乐观~”
看着杨立青的笑脸,周飞有句话没说,他笑得太早了。
杨立青的政治保守和革命理想,不需怀疑,是一定非常坚定可靠的。
但他没有经历过后来的很多事情,也不知道后来的历史走向,对于革命的实践比较理想化,没有看到革命背后的诸多困难,特别是革命成功一半之后对于人、对于家族的改变。
不过,周飞没有说出来,因为周飞也有一种猜想,杨立青知道以上种种问题,但他依然对革命抱有理想,抱以乐观。
所以,先做吧!
晚上,周飞拿着杨立青给出的物资清单回到了现代。
这份清单不是具体的统计数据,而是根据今天报名的情况和调查来的情况,预估的一份数据。
其中,需求最多的是大米!
没办法,吃饭问题是最重要的,而且杨立青他们也是制定了一天工钱5斤大米的标准价,把大米锚定为了一般等价物。
其次,是布料。
布料在现代是多到用不完,人们毫不在意的东西。人们用布料是非常浪费的,以衣服为例,穿旧了就扔掉,甚至穿脏了就扔掉。
我们中国人还好点,保持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搁老美,那真是买衣服按打来买,每天衣服不重样,穿过的衣服直接扔,因为实在是太便宜了,便宜到洗衣服比买衣服更贵的地步。
但是,布料在古代可是稀罕物,是传家宝一样的东西。
究其原因,就在于生产力的落后,布料极难获得。
看小说、影视剧有看到老百姓去典当行典当衣服的,现代人理解不了的操作,古代是很常见的,就是因为太难得了。
不说别的,我们国家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布料也是奇缺,很多偏远的地方没衣服裤子穿,一家兄弟五六个共一条裤子穿的多的是。
兄弟情有种说法:同穿一条裤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都现代社会了还有这种事情存在,可以想象古代中国布料会奇缺到何种地步。
其他的就铁料、纸笔……等等物资了。
铁料是用来提高生产力的,不论是种地还是搞其他的物资生产的,都需要用到铁。
不用铁,像古代人一样用木头,那生产效率得多低啊?
纸笔这些,也是刚需,宣传需要,扫盲更需要。
把政策宣传下去,写东西、到乡下去张贴……
扫盲就更不用提了。
只有教育百姓,让百姓知道我们是好的,百姓才会跟我们走,既能够纳税,又能够提供兵员。
教育是不会穷国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只是没有把教育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一门心思去科举当官,实在是不知所谓。
一旦引导到正确道路上去,教育能够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与伦比的。
近代前期有汉斯猫,搞教育搞得好,于是两次崛起,吊打欧洲,差点两次统一欧洲大陆。
再往后就是老美和老毛子这一对难兄难弟了,都是教育搞得好,特别是老美,于是整个二战以及冷战期间,就他们两家主宰地球。
到了现代,教育搞得最好的,人类有史以来最强教育体系的国家:中国,它出现了,它来了。
于是,人们再一次见识到了教育的强大。
连续四十年的稳定的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到现在每年一千多万的大学生走上社会,每年大几百万的缑工程师走上社会,中国爆发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奇迹!
并且,这个奇迹在可预见的未来二十年内,都将继续爆发。
炫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