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要向济州岛驻军,在其当地设立军事基地?"
"日本倭国距离我大明本土千里之遥,还请陛下三思呐。"
"攘外必先安内,如今北元余孽尚在一旁虎视眈眈,我大明不宜穷兵黩武呐.."
人满为患的乾清宫中,匆忙集结至此的文武百官们目瞪口呆的盯着上首面无表情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各式各样的呼喝声也是随之响起。
尽管早在朱元璋解除"海禁",逐步恢复东南沿海各地船舶司的时候,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便猜到了高瞻远瞩的朱元璋另有所图。
但当他们亲耳听闻,身经百战的朱元璋有意效仿蒙元皇帝忽必烈,派遣大军横渡重洋,远征千里之外的日本倭国,众臣仍是不免呆立当场。
好端端的,朱元璋这是想起来什么了?
面对着情绪激昂的朝臣们,端坐于上首龙椅的朱元璋不发一语,只是嘴角噙着一抹冷笑,如鹰隼的眸子在众臣的脸颊上逐一掠过。
他可是早就告诉眼前的文武百官,日本倭国那地方,藏着数量难以想象的银矿,存量足以开采数百年而不匮乏。
这才几天的功夫,都长本事了啊,居然敢质疑他的命令了?亦或者说,将他昔日的言语都当做耳旁风了?
大殿中火热的气氛持续了约莫小半炷香的功夫,终于有朝臣后知后觉的察觉到了朱元璋冷若冰霜的脸庞以及不掺杂一丝感情的双眸,随即嘈杂的呼喝声便是戛然而止,偌大的乾清宫顿时落针可闻。
"说啊,怎么不说了?"
"不是都挺能说的吗?"
见众臣沉默不语,压抑许久的朱元璋终是等来了发作的机会,蕴含着无穷愤怒的咆哮声也是随之炸响。
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群目光短浅的文官只知晓"穷兵黩武"的下场,却不知晓那日本倭国藏着的银矿究竟意味着什么。
假若大明能够将其征服,靠着曹先生口中足以开采数百年而不匮乏的银矿,由他开创的大明必将超过汉唐,成为能够与昔日"蒙古帝国"比肩的庞大帝国。
"启禀陛下,蒙元皇帝的前车之鉴尚且历历在目,陛下当三思而后行呐。"
在朱元璋不善眼神的注视下,真正的翰林学士刘三吾硬着头皮,颤颤巍巍的侧身出列,拱手朝着上首的朱元璋回禀道。
食君禄,当为君分忧。
此时端坐于龙椅之上的朱元璋或许是因为太子朱标骤然离世,导致有些"昏聩",亦或者基于其他原因,导致做出了远征倭国的错误决定;但他作为匡扶朝野的翰林学士,却是不能选择视而不见。
毕竟蒙元军队的教训实在是过于深刻,每每看见史书上关于那场"元日战争"的记载,都令人触目惊心。
至于朱元璋昔日当着众人声称,日本倭国藏着诸多银矿的言论,则是早被他忘在脑后了。
日本那破地方,有什么值得大明兴师动众的?
"糊涂!"
"日本不过弹丸小国,其统治者却敢妄称天皇,朕焉能饶他?!"
炫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