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人文社不愧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出版社,效率真是没得多。
他们同胡为民签订合同没多久,《孩子王》已经确定好排版和封面设计,并且定下了在六月份正式发行的计划。
对此,他本人没有意见,甚至乐见其成。
他相信《孩子王》能成功,也许卖不到百万册,但首印的十万册应该是毫无压力。
只要有十万册的单行本销量打底,他的名头也算是在出版界打响了。
之后他再有小说出版,谁和他谈,稿酬都得对标人文社。
有成绩,就有底气。
淳朴如八十年代,出版社也是那么现实。
……
五月份的下半月,胡为民一边期待着《孩子王》的出版稿酬,一边写《大秦帝国》第一部的大纲。
期间,他会尽可能抽出时间去北影厂找龚雪,尽可能的培养感情。
随着配音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两人相处的时间不多了,等配音工作结束,龚雪就要回到总政。
部队的管理非常严格,到时候两人想见一面可不容易。
龚雪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她对两人之间的搂搂抱抱已经不再抗拒,
这对一直谋求和龚雪更进一步的胡为民来说,倒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
很快,时间来到五月的最后一周,燕京的槐花落尽了。
胡为民的书桌上堆满了泛黄的史籍和密密麻麻的笔记,《大秦帝国》第一部的大纲终于在他笔下成形。
月光透过纱窗,照在铺开的稿纸上。他搁下钢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
桌角那本《战国策》还摊开着,旁边是写满批注的《史记·秦本纪》。墨水缸边摆着个小陶俑——这是她上周末和龚雪逛德胜门外的信托商店时,淘到的兵马俑俑仿制品。
此刻,小陶俑正奉龚雪之命“监督”着他的创作。
“总算成了。”胡为民伸了个懒腰,起身时碰倒了茶杯。茶水洇湿了一张便签,那是龚雪上周留下的,上面写着鼓励他创作的话。
他笑着摇摇头,把湿漉漉的便签晾在窗台上。
大纲写完,新书的创作也就完成了第一步。
接下来,才是真正辛苦的时候。
创作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他并没有经验,好在有大纲在,可以避免他放飞自我。
再者,他上辈子看过不少相关小说和电视剧,脑袋里装了不少可用的素材。
料想,这部作品的创作难度也不会太高。
擦干桌上的水渍,收好大纲后,胡为民洗漱一番,然后上床睡。
这一夜,他睡得无比香甜。
次日,胡为民上班的时候接到通知,让他去门卫室接收邮件。
他飞奔下楼,小跑着赶到学校大门口。
“胡为民同志,有你的邮件。”
胡为民接过邮件,一看发件地址是人文社,顿时激动起来。
大概率是稿酬到了!
胡为民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薄薄的纸片。他没有猜错,真是《孩子王》的首笔稿酬到账了。
回图书馆的时候,同事们就看到他手上的邮件。
“小胡,不会又是哪家杂志社给你寄的信吧?”
“是啊,难道你又背着我们写新书了?”
“不可能那么快吧?”
“咦,邮件上有人文社的字样,不会是……”
见众人充满了好奇心,胡为民只得道:“告诉你们也没什么,不过这个消息千万不要传出去。”
“行,我们你还不放心?快说吧。”
众人把他围到中间,七嘴八舌道。
胡为民道:“我的《孩子王》要出单行本了,这是人文社寄过来的稿费单。”
人文社,单行本。
不算多么陌生的名字,可合在一起,又同胡为民联系在一起,还是让众人感到吃惊。
“《孩子王》要出单行本了?”
“小胡,你藏得可真严实啊!”
“小胡真是越来越好了,单行本啊!”
“《孩子王》确实好,单行本出了后,我们肯定支持。”
胡为民一一回应后,又有人好奇地问:“小胡,这本书出版你能拿多少稿酬?”
“不多,也就七百多块钱吧。”
轰!
众人炸了锅一般,纷纷议论起来。
“这么多?原来作家这么赚钱啊!”
炫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