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又担忧起来。
胡为民现在现实文学写得那么好,还会写通俗小说吗?
毕竟,现实情况是通俗文学在国内就是没地位,没牌面啊!
“大不了说服社长加钱!”
何成伟咬了咬牙,目光坚定中带着一丝悲壮,背着大包,迎着烈日,走出了书店。
……
最近一周,《孩子王》的销量暴涨也多少影响到了胡为民。
上班的时候,总有学生拿着《孩子王》单行本找他签名。
这都是他的书迷,是花了钱的读者,他不签不行啊。
这不,好不容易闲下来,茶杯还没捂热,楼梯口又探进来几个脑袋。
“胡、胡老师......”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怯生生举着《孩子王》,“能签个名吗?我排了三天队才买到的......”
她身后还跟着四五个学生,每人怀里都抱着同样的新书。
胡为民叹了口气,把钢笔从衬衫口袋抽出来——这支英雄钢笔的墨水,这周已经灌了三次。
“签这里?”他指着扉页,女生激动地点头,手指都在发抖。
刚签完一批,又传来窸窣声。
赵老师背着手晃进来,见状直摇头:“小胡啊,你这比当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印时还热闹。”
“赵大姐谬赞了,我这本书可到不了《钢铁》的高度。”胡为民听了直摇头。
谦虚过后,他又问:“赵大姐上来,难道是找我有什么事?”
“楼下有人找你,你去见一见,我先替你顶一会儿班。”
“又有人找我?”胡为民小声嘟囔,还不忘感谢赵老师,“赵大姐,谢了。”
“行了,咱们之间还客气啥。”赵老师笑道。
胡为民下去,正琢磨是谁找他时,见到一个意外的身影。
“老何,怎么是你?”
“胡老师,总算见到你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
来人正是从书店赶过来的何成伟,见他风尘仆仆,还拎着个大包,胡为民带他找个地方坐下。
“算算时间,咱们是有几个月没见了。”
“唉,都是我们不对。本来早该来见胡老师的,不过杂志社情况太好,编辑部也忙得要死,每个人都当两个人用,实在抽不出身。”
“那这次何编辑跑燕京来干嘛?”
“我是奉命来见胡老师您的!”
胡为民不以为意道:“见我?我有什么好见的。”
“瞧您说的,我怕再不来,连您的面都见不到喽。”何成伟笑了笑,打开随身大包,“来了几次,都没给您带礼物。这些是我们沪上的土特产,希望您不要嫌弃。”
说着,他将一袋袋包裹好的东西往外拿。
“这是蝴蝶酥!”
“这是大白兔奶糖!”
“这个好,这叫条头糕。”
“这是黄松糕,哎呀,怎么变形了……”
何成伟献宝似的捧着一盒糕点,道:“黄松糕入口松酥,冷食、热食都行。”
“哎呦喂,何编辑,你这也太客气了。这大老远地专为给我带这么多特色小吃,我怎么受得起啊!”
胡为民有点小感动,但转瞬就消散如烟。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们肯定是惦记着《黄飞鸿》第二部。
“受得起,胡老师啊,不瞒您说,我们《故事会》如今销量一期比一期高,这都是托了您的福。”
何成伟神色真诚,说到动情时,还挤了几滴眼泪。
胡为民笑而不语,这些小套路可别想让他感动到答应对方的条件。
“咳咳。”何成伟干咳两声,见他没反应,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奉承,“要不是您投稿了那么多好作品,我们现在还只是个地方性小杂志呢,哪里能大卖全国。”
胡为民问:“何编辑准备在燕京待几天?”
“这……还要看胡老师您。”何成伟小心翼翼道。
“哦,怎么还和我有关系?”
“实不相瞒,我这次来除了看望胡老师,给您带点土特产,还希望能跟胡老师约稿。”
炫书吧